在2016年东盟秘书处公布的《2016年版东盟投资报告》中显示:
2015年,不计算东盟内部的互相投资额,非东盟国家对东盟的总投资额为979亿美元。从国别上看,按流量计算,对东盟投资排名前6位的国家和地区为欧盟、日本、美国、中国、韩国和澳大利亚,投资额分别是197亿美元、174亿美元、122亿美元、82亿美元、57亿美元和52亿美元。从单一国别上看,日本、美国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额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占东盟吸引外资总额的17.8%、12.5%和8.4%。
东盟不仅是大型跨国集团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也是外国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一站,尤其以日本和韩国的中小企业居多,主要来自电子产品和纺织服装产业,其投资目的或是在东盟开拓新的市场,或是利用东盟人力及原材料的价格优势,投资设厂,为大型跨国公司提供贴牌代工生产。
在东盟投资的美国企业数量共1500余家。其中,约有70%的企业来自全球财富500强。近年来,美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增速明显,投资存量从2000年的500亿美元,跃升至2014年的2260亿美元。美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占其对亚洲总投资额的30%,甚至高于美国对中国、日本、韩国的投资总额。
美国对东盟的投资重点领域是服务业,服务业占美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的72%,制造业占20%,其余部分主要是采矿业。美国对东盟服务业投资的其主要目的国是新加坡。
美国对东盟投资的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获得生产平台;第二,服务当地消费者;第三,获得原材料及其他资源。许多美国企业将东盟作为其生产基地,再将生产出来的约60%的产品销售至东盟以外的其他国家。根据统计,尽管美国对东盟的投资仅占其全球总投资额的5%,但这些投资所带来的销售回报则占其全球总销售额的10%。美国的服装类企业倾向于采用代工的形式在东盟拓展生产网络,通过帮助东盟企业完善生产设备、提高效率,将当地企业纳入其生产价值链,实现双赢。
总体看,美国在东盟地区的投资未来仍将持续增长,其投资模式既有绿地投资,也有并购投资。从行业上看,美国对东盟的主要投资来自服务业,尤其是银行和保险等金融行业,花旗、安盛、大都会等大型金融集团在东盟地区都有成熟的经营网络。在东盟投资的美国制造型企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和化工领域,如英特尔、希捷、德州仪器、西部数据、杜邦、通用电器等跨国集团均在东盟有着重要布局。
2015年,韩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存量为410亿美元,占其对全球投资总额的16%,占其对亚洲总投资额的40%。其中,越南、新加坡和印尼是韩国的主要投资对象国,占其对东盟总投资的63%。
韩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目的,正从传统的获取资源向优化价值链等多元驱动因素转变。目前,共有3770家韩国企业在东盟运营,包括全部20家韩国最大的跨国公司。其中,在东盟最有影响力的韩国企业有电器领域的LG集团和三星集团,钢铁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浦项制铁集团(POSCO),零售和化工领域的乐天集团等。此外,韩国的中小企业也加紧在东盟布局。截至2015年底,在东盟投资的韩国中小企业数量达1786家,与2005年的513家相比上涨了三倍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配件、服装等领域。同时,在东盟投资的韩国中小企业往往与韩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东盟国家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廉、地理位置优越等特点,在当地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并以代工的形式为大型韩国企业提供产品零部件或半成品,成为其产业链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韩国对东盟投资的最大特点是,一家大型韩国企业赴东盟投资,往往会带动若干个中小型韩国企业进驻东盟,形成聚集效应。
中小企业在东盟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东盟各国非常重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东盟中小企业蓝图》和《东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6-2025》等文件。
目前,不少在本国经营较为成功的东盟企业,开始将业务向其它东盟国家拓展,成为东盟国家外国投资的重要来源。2015年,东盟各国之间的相互投资额为221亿美元,超过欧盟成为东盟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占东盟吸引外资总额的18.5%,其中东盟内部投资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7个国家均出现了正增长。
东盟本地中小企业在东盟内部进行跨国投资的原因,主要受两方面因素驱动:第一,本国市场推动。由于本国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容量有限,加之同类竞争者的增多,随着企业发展壮大,需要到周边其他国家开拓新市场;第二,外部市场吸引。其他国家更先进的科技、更成熟的市场以及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都是东盟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决策因素。通常情况下,本国市场容量有限或本国市场已较为成熟且成本较高的企业,会更倾向于加紧国际化步伐,比如来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企业。
东盟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将本国生产的产品出口至国外;二是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将品牌和运营向国外延伸;三是以代工的形式承包生产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配件;四是对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此外,东盟内部的跨国并购也日趋活跃,从2014年的73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80亿美元,占东盟地区跨境并购总额的39%。目前,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成员国的投资者均已表明将继续在东盟内部进行更多的跨国并购。
总体上,东盟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各成员国政府均出台了相应政策,支持、鼓励、促进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来东盟投资。2015年12月,东盟宣布建成经济共同体,大大增加了投资者对东盟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已经将东盟经济共同体作为其在东盟下一步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许多投资者正在计划将其经营范围扩大到更多的东盟国家。
随着东盟各国之间互联互通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根据东盟各成员的发展程度不同和资源优势差异,在各成员间进行资源整合和调配,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建立从总部到生产基地的一体化生产网络链。未来,不断深入的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必将为东盟带来更大的投资潜力,全球产业链布局也将为东盟的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
中国和东盟产业合作
在中国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要求: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产业合作,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业合作。发挥沿边开放优势,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创新商业模式,鼓励高端装备、先进技术、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中国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任务是:将与我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展。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CABC)是中国与东盟对话合作机制之一,是代表商界的对话合作机制。2001年CABC成立以来,在促进双方产业合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近四年来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中积极行动,包括推动中国—东盟机械、钢铁行业合作。
新闻稿:中国机械企业期待“一带一路”带来东盟商机
中国新闻社2015年4月22日电:“我们希望能够利用中国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工业设备和机械增加产量,相信这对双方都将起到互补作用。”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夏婷婷22日在北京一场对话会上表示。
4月22日,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国—东盟商务协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中心在北京召开对话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协会、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共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中国—东盟机械行业合作。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中国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正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带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机械企业看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新商机。
据统计,2014年中国—东盟机械工业贸易增速高于中国整体机械工业贸易增速3.6个百分点,双方贸易额达691.1亿美元,增长11.66%,占中国机械工业整体对外贸易的9.5%。中国自东盟进口机械工业产品增速由2013年的2.26%增加至12.16%,达164.6亿美元;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526.5亿美元,增长11.51%。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认为,此次对话会有利于双方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对方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规划对于深化互利贸易、投资合作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非常希望、也非常愿意跟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在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等框架下,能够跟各国在信息沟通、基础设施、农业、电力等方面今后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他表示。
许宁宁表示,东盟正在大力推进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建设东盟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当前东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中国工程机械产品、重型机械产品、电器工业产品走出去正当时。
近些年来,东盟农业发展对中国农业机械需求旺盛。夏婷婷表示,菲律宾没有专业化的农机服务体系,虽然基础条件薄弱,但从长远来说,菲律宾农业机械的发展蕴藏着很大的潜力,发展前景广阔。菲律宾每年举办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欢迎中方农业机械企业前往参展。
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郑美云表示,泰国的机械进口当中最主要的便是农业机械。而目前泰国本国生产这一领域设备尽管潜力很大,但是还是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额还在不断扩大,“在农业机械方面,中泰还有很多合作空间有待发掘”。
据悉,为满足中国企业了解和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商机的需求,应印尼、马来西亚、泰国邀请,中国—东盟商务协会组织有关省市商(协)会负责人及企业家代表团将于7月份出访东盟,考察区域合作新商机。
许宁宁:加强产业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共同需要
中国新闻社 2016年6月8日
2016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25周年。6月8日,在对接东盟商机推介会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就加强中国—东盟双方产业合作提出了十点建议。
加强产业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共同需要
许宁宁表示,近十多年来,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与东盟十国相互开放货物贸易市场、服务贸易市场、投资市场,使得双方经济关系日趋密切,经济政策的关联度日益提高,经济利益的相关性日益增多,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正逐渐形成自贸区内新的产业链,产业内合作和产业间合作正出现新的变化。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和对外经贸合作的优先方向。2002年,当中国-东盟自贸区刚刚启动时,双方贸易额为548亿美元,到2015年,双方贸易额就已高达4722亿美元,13年间增长了近9倍,年均增长20%。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2015年,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增长了60.8%。
许宁宁说,加强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可有效推动中国有关产业及其企业“走出去”,可实现更多的贸易创造,优化双方贸易结构和促进双向投资,减少个别东盟国家对开放市场的担忧,可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得以体现,可促进落实双方到2020年的贸易目标和投资目标,可为双方经济合作夯实基础。
大力加强双方产业合作的建议
许宁宁指出,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增进双方产业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它作为实现中国—东盟自贸区互利共赢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积极落实。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双方产业合作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商会、企业以及各有关方积极协调。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双方产业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应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自贸区大市场的成熟程度,通过制定产业合作的近中长期规划,来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快合作。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产业合作的活力所在,通过创新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就此,许宁宁就加强双方产业合作提出十点建议:
1、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沟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制定产业合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近年来,中国和东盟有些国家领导人多次建议将双方的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相衔接,其中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沟通和合作则是其十分重要的内容,应切实予以落实。双方政府应制定并落实促进产业合作的各有关政策,鼓励产业合作发展。
2、应将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与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有机结合。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目前东盟正在大力实施《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中国各有关方应了解该《规划》,以提高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合作效益。双方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合作方面应充分考虑产业合作,并以实现产业互补性的互利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同时双方互联互通的发展也将推动产业扩大合作。
3、采取配套措施促进产业合作。应充分发挥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的信贷、丝路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在产业合作中的作用。加强双方产业合作的投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应加大中国与东盟在物流、科技、知识产权、技术法规和经济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法律咨询、商务咨询、会计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以一系列的配套合作协助产业合作。
4、应考虑到自贸区内国家与区域外国家达成的其他自由贸易协定对本自贸区内产业合作的影响,注意提升本自贸区产业链价值,并延伸产业链。
5、双方政府应注重扶持、指导广大中小企业在产业合作中获得新发展,让中小企业更多地分享相互开放市场带来的好处,并减少担忧。为协助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合作,双方行业商(协)会应利用其灵活性强的优势,加强行业对接和合作,建立合作机制,代表企业向政府主管部门建言献策,为企业在产业合作中获得新发展提供服务。
6、应加大产业园区建设,以产业配套性提升企业合作效益,增加产业聚集力。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做好服务。
7、双方企业应积极参与产业合作,利用好自贸区优惠政策,扩大投资合作,实现更多的贸易创造。应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投资峰会在双方产业合作中的作用。近些年来,中国商务部每年均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其中针对东盟十国每国均有一本,内容包括分析了该国的产业特点、介绍了其产业政策,中国企业家在走进东盟时可借鉴这一《指南》。
8、应将双方产业合作与自贸区内次区域经济合作相结合,互为促进。目前,中国与大湄公河流域各国正在实施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参与东盟内部次区域经济合作。产业合作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产业升级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所在。双方应充分利用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经济政策,加强产业合作,以缩小次区域内各国经济差距。今年3月,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澜沧江-湄公河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应积极落实。
9、应将双方产业合作与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相结合。加大中国和东盟在产业合作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使得双方重点合作领域之一的人力资源开发更加体现针对性和收益性。
10、应加强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系统研究,为双方务实性、创新性合作提供实施依据。
摘自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中远路169号开放大学校园内辅西楼三楼
办公室电话:0513-83518435 0513-81105225